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于食物中并常作为营养物质添加于食品中,特别是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虽然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但是相应的质控样品严重匮乏。对于相关质控样品的开发,有利于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顺利实施,确保不同检测机构分析结果的可溯源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婴儿配方乳粉中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定值、脂肪含量采用碱水解法定值、乳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定值、水分含量采用直接干燥法定值、灰分含量采用高温灼烧法定值。脂肪酸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GC-FID)两种方法定值。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E(α-生育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和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LC-ID-MS/MS)两种方法定值。维生素D3和维生素K1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LC-ID-MS/MS)和二维切割液相色谱标准添加法两种方法定值。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泛酸、生物素、叶酸含量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LC-ID-MS/MS)定值。维生素B12(氰钴胺)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LC-ID-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C-ICP-MS)两种方法定值。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定值。钠、钾、铜、镁、铁、锌、锰、钙、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定值,碘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定值,氯含量采用银量法定值,硒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定值,胆碱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定值,左旋肉碱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定值,肌醇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定值,牛磺酸、叶黄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值,核苷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值,质控样品研制技术路线、样品制备及定值方法的选择充分考虑了目前国内外相关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特点。
质控样品均匀性良好,可以稳定保存12个月以上。质控样品的不确定度综合了均匀性、稳定性、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该质控样品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营养成分检测相关分析方法的评价、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能力考核。质控样品定值结果及不确定度等相关信息见证书。